作者: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曹慧
??? 我國主要農產品供求形勢已經由上世紀90年代的總量平衡、豐年有余,轉變為目前的基本平衡、結構性短缺、長期偏緊。在耕地等自然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協調農產品生產以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如何協調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彌補部分農產品的供需缺口,事關農業調控的大局。
我國主要農產品結構現狀
?。ㄒ唬┘Z食由供求基本平衡轉為供求趨緊,國際市場日益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
2000年以來我國逐漸由以前的糧食凈出口國轉變為糧食凈進口國,三大主糧(大米、小麥、玉米)全部轉為凈進口,且凈進口量逐年攀升。未來十年我國主要谷物產量增長速度小于消費量的增長速度,自給率水平將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但整體仍能保持在95%以上。我國主要谷物進口量將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到2021年小麥、粗糧、大米三個糧食品種的進口總量將突破1700萬噸。
?。ǘ┯土献越o率較低且生產難以大幅增加,依賴國際市場的格局難以逆轉
由于比較效益低下、播種面積萎縮,近些年來,我國油料產量增長緩慢。2000~2011年間,油料總產量從4496萬噸增長到4657萬噸,年均增長0.3%。其中大豆產量和播種面積降幅最大,均為12%左右。但隨著人口規模的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總量穩步增長。2011年達到最高值2595萬噸,比2000年增長了44.3%,年均增長3.4%。由此導致我國油料自給率相對較低,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我國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的自給率僅為45%和30%,進口量增長迅速。未來我國主要油料及食用植物油的供求格局仍將偏緊,部分品種進口將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三)“大進大出”格局或將維持,棉花對外依存度進一步上升
新世紀以來我國棉花生產呈現波動上升態勢,產區逐漸向西北轉移。棉花產量由2000年的442萬噸增至2011年的659萬噸,增幅為49.2%。同期由于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潛力得到迅速釋放,棉花消費量迅速增長,由2000年的495萬噸增至2011年的849萬噸,增幅達71.5%,增速超過產量。目前我國棉花“大進大出”格局基本形成,對外依存度達25%。為彌補供需缺口,近年來我國的棉花年均進口量在250萬噸左右,約占世界貿易量的1/3。但同時,我國也是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第一大國,常年出口額占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30%左右。未來我國棉花將繼續維持“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格局,進口將成為一種常態。
保證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結構平衡的建議
?。ㄒ唬┲饕任锉仨殘猿只咀越o,國際市場作為必要補充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稻谷、小麥、玉米等重要糧食品種必須堅持基本自給,對稻谷、小麥等口糧作物要爭取達到100%的自給率,對玉米則要保持在95%以上,即進口量不宜超過國內消費量的5%。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重點采取五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強耕地和水資源的保護和有效利用。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確保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億畝,基本農田保有量不低于15.6億畝。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深化基層水管體制和農業水價的改革。
二是大力提升科技進步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加快優良品種繁育和推廣,充分發揮新品種增產潛力。集成推廣優質高產栽培及田間管理技術,建立完善農業生產關鍵技術推廣補貼機制。加強中低產田改造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