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韻公做客光明網,為廣大的網友解讀習總書記8.19講話的重要精神。
【專家介紹】
尹韻公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新聞學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全國記協常務理事、國家社會科學規劃辦新聞學科組評審委員。
光明網記者: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边@一論述既講明了經濟建設在黨的各項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也指出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那么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性”體現在哪里?我們應如何把握和權衡經濟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二者的關系?
尹韻公:把意識形態工作放到了這樣的一個高度,是我們黨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為何會把意識形態工作放到如此高的位置,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我們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理論自覺、理論自信的一種表現。二是和我們的時代背景分不開,過去我們都是傳統紙媒時代,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復雜性多樣性大大超過以前,這樣就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三是隨著國家的發展,會解決一些問題,也會發現一些新問題。發展的平臺變了,對所有的工作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宣傳工作也做了新的定位和新的判斷。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生存范疇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現在我們遇到更重要的是發展問題,人們的思想更加活躍,利益訴求五花八門,在思想宣傳工作方面會有各種反應,可能會對國家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一定要注意好意識形態的工作,把它放到和經濟建設同樣重要的位置,從而保證經濟建設健康、有序地發展。
意識形態問題解決好了,會對我國的經濟建設起到加速和潤滑作用,保證經濟健康的發展。很多國家的社會發展史,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都表明了一個道理:一定要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只有把老百姓的心理疙瘩、思想疙瘩解決好,才不會產生社會矛盾。中國要保證實現中國夢、民族復興,一定要把人民的思想問題、利益訴求等解決好,才更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
光明網記者:習總書記的講話中詳盡闡述了宣傳思想工作如何堅持黨性和人民性,澄清了在宣傳思想工作中長期存在的一個很大的誤區,即替黨說話還是替人民說話的問題。對此您如何解讀?
尹韻公:習總書記的講話道出了一個新的判斷: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在過去,可能在黨性人民性的問題上有一些是似而非的論斷,把人民性和黨性割裂對立起來,這在理論是有害的,在實踐上是錯誤的。習總書記講的這些話還是有針對性的,過去在新聞理論界的確有人想把黨性和人民性二者分開。
黨性和人民性是不能當作矛盾范疇講的,矛盾統一體講的是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而存在的。但是黨性和人民性并不存在這樣的關系。黨性來源于政黨,政黨是資產階級創造的,是可能會消失的,但是人民是永恒存在的,人民離開了政黨是可以存在的。這二者并不能構成一對矛盾范疇。因此習總書記講,要把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寓于黨性之中,絕不能把二者對立割裂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