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社論:社會撫養費,豈能下達“征收任務”
由于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導致這項收費滋生了種種亂象,尤其令人驚訝的是,“下達征收任務”在基層竟是普遍現象,這簡直類似此前很多地方下達稅收任務一樣荒謬。這到底是在“鼓勵超生”,還是要“遏制超生”?社會撫養費嚴重背離其初衷,由此可見一斑。
一次小規模的審計就暴露出這么多問題,這印證了公眾長期以來對社會撫養費的種種疑問和擔憂,同時也說明,對于社會撫養費加強審計監督,已經非常緊迫。社會撫養費作為一筆規模龐大、爭議頗大的公共資金,應成為審計監督的重點關注對象。【詳細】
張楠之:社會撫養費去向不能成謎
社會撫養費真的要實現后一個目的,一個基本的邏輯是,計生部門收取的相關費用就應該用于與之相關的領域,比如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或者更具體地來說,一個人生下來要吃飯、穿衣、上學、就業,將來還要養老。拋開其一生中通過工作為社會所做的貢獻不說,這些活動都是要消耗資源的。那么,收取的社會撫養費用于改善糧食生產、就業環境、自然環境、教育環境等了嗎?
按照相關規定和衛計委的說法,社會撫養費上繳國庫后,作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一部分,由地方政府連同其他財政收入一起,統籌用于本地區各類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支出。這也就意味著,社會撫養費征收上來之后,并沒有對應的支出科目,更不存在專款專用之說。對于社會撫養費的支出情況,在一些律師的追問之下,雖然不少省份公開了征收總額,但是沒有一個省份公開支出情況。這就難免讓人生疑——這些錢都去了哪里? 【詳細】
趙麗:社會撫養費的糊涂賬不能再捂了
社會撫養費制度牽涉公共利益,群眾對此應有知情權和監督權。按照有關規定,社會撫養費的征收繳納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掌握,最后資金的使用權又在地方政府手中,本身靈活性和彈性就比較大,需要從嚴把關,以便遏制地方利益、部門利益的沖動。實施層面出現的種種問題,更提醒對此加強監督的必要,但從現有情況看,不但審計部門未對其進行全面審計,其管理使用等方面信息也少見主動公布。日前,有法律界人士向各地申請社會撫養費信息公開,在此情況下,雖有17個省份提供了相關數據,但也有十多個省份或不予回復,或回復稱不能公開。這類信息很可能讓群眾產生“捂蓋子”的印象,加重對該制度的不信任。 【詳細】
李星文:社會撫養費要征得清楚花得明白
人們的疑問并非憑空產生,而是源自他們對基層工作的貼近觀察和通過各種渠道的見聞了解。有此疑慮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要求公布社會撫養費去向的公共輿論。對于這種指向性明確的民間吁請,有關部門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既要公布社會撫養費的征收總額,也要對開銷和去向進行說明。這既是一個打開公眾心結的過程,也是政府部門陽光行政、自我完善的進步。如果敢于對社會撫養費的實際流向予以公開,就可能徹底打破“維護部門利益”之譏,而這筆巨額資金也就有可能把較大的比例用于反哺公共事業。 【詳細】
“社會撫養費”豈能成為糊涂賬【詳細】
社會撫養費:不清不楚的賬目遮蓋了什么【詳細】?
“社會撫養費”越神秘政府公信越受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