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專家李漢秋,也是教師節改期至孔誕日的首倡者認為孔子思想是具有強大凝聚力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萬世師表”,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極其寶貴豐富的教育思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等等經典名句,為世人熟知,流傳千年。“傳統節日是世代相傳的,我們已無權擇日;而重新設定的節日是由我們自己擇日的,就應當考慮這日子是否有歷史文化內涵、如何接續歷史傳統。以孔子誕辰作為中華教師節是非常合適的。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呂嘉認為,教師節改期意在傳承中國文化,中華文化是世界各主要文化中唯一的非宗教性文化,教師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極為重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道”指圣賢之道或人之為人的根本準則,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原則。千百年來,文化傳承寓于知識傳授,全賴教師的盡職盡責。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教師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人,也是引導學生精神發展、教學生如何做人的人生楷模。以孔子誕辰日為教師節,意義在于繼承、弘揚根植于中國文化的教育傳統,讓教師重新承擔起傳承中國文化的職責,讓教育重新成為培育中國人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精神搖籃。當然,真正實現寓文化傳承于知識傳授,還需要改革現有的知識體系,讓承載中華文化之“道”的知識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內容。大道之行,正是中華民族復興之夢的實現之時。 【詳細】
南京政治學院教授王傳寶認為,教師節改期沒多大意義,首先,9月28日是不是孔子的誕辰,這在學術界還有爭議。將一個有爭議的日子,定為教師節,有可能存在“擺烏龍”的風險。其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孔孟并稱,為什么不能以孟子誕辰日為教師節呢,更何況尊師并不等同于尊孔。再次,以改期來提高教師節的文化內涵,可能是一廂情愿的事情。教師節的目的,是為提高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意識,教師節不過是設置了一個議題而已。是否尊師重教,還在于國家的制度設計和風氣教化。再者,如果改期,為什么就不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下的10月5日這一世界教師節呢?在與世界接軌的今天,在教師并非一個獨特職業的語境里,單獨定一個教師節意義有限。(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