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近日,國務院法制辦近日公布《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四部法律相關條款進行修訂。意見稿中擬規定,每年9月28日為教師節,經研究測算,孔子誕生于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意見一出,引起各方熱議。教師節改期,是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還是只是形式的改變? |
我國從1985年開始正式將每年9月10日定為教師節,當時緣起為1984年12月15日,北師大鐘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聯名,正式提議設立教師節。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教師節之所以定在每年的9月10日,據稱是因為9月適逢全國大中小學開學之際,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目光普遍聚焦在教師身上,此時是對學生進行尊師愛校教育,引導社會尊師重教的最好時機。不過,對9月10日這一天本身有無特定的文化內涵,對弘揚中華師道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無特定的底蘊在當時并未考慮。
而調整教師節大規模的呼吁從2004年開始。時任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呼吁,教師節應當是很有文化內涵的節日,應延續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并建議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日期。經研究測算,孔子誕生于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
1932年 民國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后廢除。
1951年 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曾宣布“五一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執行的結果是教師節沒有了。
1982年4月 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聯合寫請示報告,建議以馬克思的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
1983年12月 由時任教育部部長何東昌等人共同簽發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恢復‘教師節’的請示”。
1985年 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確定9月10日為教師節。
2013年9月5日 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擬將教師節日期由9月10日改為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