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十八大報告精神,城鎮化未來將成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更是撬動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快速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城鎮化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要更好地發展城鎮化,還有一些問題值得深思:在城鎮化發展中,如何籌集資金?怎樣鼓勵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新型城鎮化?怎樣促進城鎮化過程中中小企業、服務業更好地發展?如何實現農村產權的有序流轉,讓農民獲得城鎮化紅利?就這些問題,光明網記者采訪了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
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
核心提示:
政府和市場齊籌資金 鼓勵更多民間資本進入
大力促進服務業發展 充分發揮中小企業作用
農民分享宅基地收益 適當提升征地補償標準
光明網:城鎮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您認為該如何解決城鎮化建設中的資金問題?
易 鵬:城鎮化建設中的資金來源是多元的,要依靠城鎮化資金靠政府和市場齊籌集。
(一)市場投資的興趣不大的,依靠政府籌集。如地鐵、地下管網建設這樣的投資,絕大部分回報很低,所以這部分投資需要政府補貼主導修建。政府資金來源方式包括:
政府的財政收入。政府每年有財政收入,財政收入中有國有企業分紅,可以從中拿出一部分進行社會保障體系的投入或基礎設施的建設。
部分國有資產。部分國有資產可以考慮一定的股份化或私有化,資產變現或提高分紅的比例,通過這種方式來籌集資金,補齊社會保障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