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并強調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的新局面。文化是一種需要在發展中不斷積淀的價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是一種文化的呈現,而任何制度創新都源于文化思想和理念的更新引領。 |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高宏存:
全面貫徹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理念
發揮文化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和實體功能
營造更加寬松自由的文化氛圍和環境
推動文化管理方式更加制度化法制化
進一步完善促進文化發展的政策體系
文化建設首先需要的就是更加尊重包容文化,選擇一元主導多元的價值取向,激發所有人的文化創造活力,實現文化創造的自由。當前,數字技術條件下,普通公眾所創造傳播的信息已經超過了正式機構所發布的信息數量,民間自發輿情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文化新業態的萌生更是給予了 “草根”機會,微電影、微視頻、微信、微小說、微閱讀等等,不一而足,大行其道。
文化既是對政治經濟社會在精神層面的反映,又對社會發展產生推動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對文化價值地位、功能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判斷更加客觀、全面、自覺,文化自覺體現了對推動社會發展的遠見卓識,理論創新集中體現在全球化背景下全面認識文化的價值和屬性,總是與時俱進地尋求社會發展的文化動力。
自由寬松的文化生態環境是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文化創造不能靠運動式突擊或工程式管理,作品內容具有個性,文化工作和硬件設施建設具有標準,但文化的創造則不是程式化的,沒有統一模式,更多的是在個性化中實現對時代、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堅守。魯迅所說“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從水管里流出來的是水”,就是對文化創造主體性最生動的解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