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力流失”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田方萌
半個世紀的“流失”現象
今年是“人才流失”一詞誕生50周年。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英國皇學科學院發布了一份報告,稱許多英國科學家紛紛到美國就業。一位記者聽說后,形象地創造了“腦力流失”(brain drain)這一短語,并刊發在1963年1月7日倫敦的《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上。可見,人才外流問題首先出現在發達國家。
從民族“悲劇”到發展捷徑
考慮到發展中國家花費巨資培養的人才移居國外,人們往往想當然地將技術移民稱為“人才流失”。早期的研究者也多從消極角度分析這一現象,如巴格瓦蒂曾在論文中指出,人才外流不僅使教育投資血本無歸,也使政府失去了未來的重要稅基。據另一位印度學者估算,由于本國技術人才向美國移居,印度損失的稅收占到年度財政收入的2.5%。
難以量化“得”與“失”
據官方統計,從1978年到2010年,中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190萬人,其中僅有63萬人學成歸國。前幾年出版的《人才戰爭》一書稱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數量最大、損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國”。就絕對規模而言,中國人才的外流數量的確稱冠全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