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院戴學峰表示,造成出境游不文明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國人傳統優良品質“溫良恭儉讓”的缺失。“在國家出境游發展初級階段,由于國人不熟悉國際行為規范,造成不文明行為的發生,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國家剛開放出境旅游時,國民素質都相對較低,比如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日本人出國素質也不高,但現在日本人出國時已經變的非常文明。”此外,戴學峰還認為一兩個人在國外的不文明行為很容易引起社會關注,其影響被放大了。
戴學峰提到,行政主管部門、旅行社和導游都無法規避游客在國外的不文明行為,“他們只能對游客進行宣傳、引導和提醒。游客的生活習慣不可能因為出國就會改變的,中國良好的傳統已經被破壞,國人沒有意識到一些行為是不文明的。《中國公民出境文明旅游倡議書》和《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無法起到根本作用,我相信絕大多數出境旅游者也不會看這兩個文件的,即使將規范游客文明旅游寫進法律條文,此類現象也不會有所改觀?!?【更多】
凱撒旅游總裁陳小兵說,每個國家、地區都有風土人情、禮儀禁忌,這必須要讓游客知道,但目前我國公民出境旅游“陋習”最突出的都是些最起碼的公德問題。許多旅游目的地國家的居民都不喜歡大聲喧嘩,并以搶座、加塞、闖紅燈為恥?!岸@些恰恰是我們的陋習,雖然導游、領隊在旅途中常常提醒,但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旅游過程中,許多游客還存在從眾心理,效仿他人的行為。”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總經理于寧寧說,你音量大,我就聲音高;你加塞,我就絕不排隊;你闖紅燈,我就不等綠燈。這些行為在國內游中就飽受批評,而把這些不文明行為帶出國境,就會在全球范圍內無限放大。
“生活中所有的文明和不文明,都會在旅行中顯現出來。構建旅行的文明,需要我們每個人反躬自省,從生活中的點滴出發,讓自身成為文明的守護者,對不文明的行為敢于挺身制止,讓整個社會達成文明的共識?!敝星嗦缅塾尉W總經理駱海菁介紹,中青旅遨游網近日向百萬會員和社會公布《文明旅游實用攻略66條》。這里發出的真誠倡議,與其說面向所有“中國客”,不如說面向所有“中國人”。 (來源:新華網)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肯定有放大的成分,因為據我所知,這是一個媒體做的全球最差游客的調查。這樣的調查客觀來講全球每天都在做,美國一個叫《悅游》的雜志還排了“全球不友好城市”,中國廣州、深圳都上榜。每天都在調查類似的東西,當時排在前面的除了中國還有美國,歐洲人也對美國人不喜歡,覺得他們粗魯。我覺得不文明行為不能打上中國的標簽,因為旅游是從自己的慣常環境到了另外的地方,人在自己的慣常環境會受很多約束,一般離開慣常環境自我約束力會減弱,這是正常心理。所以中國聲音大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插隊或者過馬路不看紅綠燈是不文明行為,但是其他國家也類似,比如歐洲人擦鼻涕會用手絹捂著鼻子很大聲,我們也會不習慣。有些東西我覺得是文化的沖突,所以我們要區分一下,不文明行為類型不一樣。違反法律的行為肯定每個國家都不允許,比如飛機上打架,這種情況肯定是不允許的。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