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武漢大學 汪信硯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只有領會了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才能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下堅持科學指導思想和正確前進道路,才能帶領人民走對路,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學習和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鍵就在于學習和堅持其中所貫穿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立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立場,就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基本立場,也就是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服務群眾、造福百姓作為最大責任。
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他反復強調,制定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關鍵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他還提出了“三個有利于”標準,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衡量黨和國家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根本尺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把“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不能在人民的利益之外謀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須始終成為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科學發展觀也強調指出,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務,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從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思想主線,這就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指出,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始終不脫離、不動搖這個立場,是共產黨人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大問題,因而也是我們廣大黨員干部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解決好的重大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觀點,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個基本觀點:
一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其歷史趨勢的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其歷史趨勢的觀點,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同時又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而奮斗,就是為將來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理想而奮斗。
二是關于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根本前提、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決定力量的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并緊緊抓住發展這個主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鄧小平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到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的高度來認識,強調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判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強調發展是硬道理,并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和大力發展科學教育事業的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把“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作為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根本內容,并把發展問題同黨的執政理念聯系起來,明確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強調必須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上來。科學發展觀也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經濟發展作為一切發展的前提,要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