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出現2013年入夏以來大范圍的高溫天氣。與此同時,歐洲、北美洲、亞洲等許多國家和地區也出現了持續高溫,呈現環球同此暑熱的景象。
專家指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歐洲、美國等原本較涼爽的中高緯度地區,高溫天氣的出現頻率有大大增加的趨勢。是什么導致高溫頻現?遭受高溫炙烤的人們又是如何迎戰高溫?
意大利避暑勝地出現40攝氏度高溫;倫敦火車鐵軌一度被曬變形;德國高速路面拱起破裂;美國加州一居民差點被方向盤燙傷
8月初始,一股熱浪席卷整個亞平寧半島。據意大利氣象部門報告,就連往年人們避暑的圣地——北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特倫蒂諾大區一帶,現在的最高溫度也達到39至40攝氏度。
進入7月下旬,遭受熱浪之苦的美國地區擴大到了19個州,美國國家氣象局對東北部幾十座城市發出了高溫警報。在北美最干燥的加州死亡谷一帶,當地居民邁克·伍德本來已經習慣了夏季的酷熱,但今年拔地而起的沖天熱浪,還是給他來了個下馬威。“周末跑步時,我感覺自己的鞋子都快融化了!”死亡谷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地區之一,1913年7月10日曾測得57攝氏度的最高氣溫記錄,而今年離這一“有記錄以來的地球最高溫”只差毫厘。前去體驗高溫的記者卡爾森沒想到上午9點剛過,車里熱得像個焚化爐。由于忘了帶隔熱手套,方向盤差點把他燙傷;而接聽電話時,熾熱的手機殼狠狠“咬”了他耳朵一口……
羅馬、米蘭等大都市出現城市“大逃亡”的景觀;柏林浴場迎來上萬名避暑游客;新德里人成了“夜貓子”;日本流行“冰圍巾”
今年,日本流行一種“冰圍巾”。這種圍巾用特殊材料縫成長條布袋,里面放入經過冷凍的制劑,戴上令人立感清涼。根據日本環境省制訂的《中暑環境保健手冊》,室內溫度超過28攝氏度時,要使用空調、電扇降溫。外出時,建議打傘或戴帽子,避開太陽直射和劇烈運動。日常飲食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防止脫水。
美國國家氣象局建議人們警惕與高溫有關的疾病,注意自己和家人是否出現了疲乏、中暑、熱衰竭、肌肉痙攣等征兆,必要時及時就醫。天氣熱得出奇,住在洛杉磯郊外的老太太薩米懨懨地躲在家里看電視。突然間,電話鈴聲響了。“薩米,還好嗎?”話筒里傳來熟悉的聲音,是社區活動中心的管理員打來的。“這些日子氣溫太高,最好減少戶外活動,多喝些水。”在西部許多城市,無家可歸者避難所、社區中心、圖書館等公共設施開辟了專門的消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