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象中心正研級高工趙秀蘭:高溫熱害是指氣溫超過作物正常生育溫度上限,對作物生長發育造成的危害。高溫導致作物生長停滯、生育期縮短、開花授粉和結實受阻、灌漿期縮短、籽粒重下降、空秕率上升,最終造成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甚至絕收。水稻、玉米、棉花、煙草、茶葉、蔬菜等作物高溫熱害的指標一般為日最高氣溫達35℃及以上,溫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對作物危害越大。
以湖南干旱比較嚴重的邵陽、衡陽等地為例,截至7月31日,邵陽市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54萬畝,成災326萬畝,絕收11.8萬畝。湖南衡陽更是自7月以來滴雨未降,創63年以來極值,部分受旱較重的棉花出現生長停止、棉鈴脫落現象,產量和品質普遍下降。由于庫塘沒有蓄水,衡陽縣臺源鎮晚稻秧田開裂,部分無法移栽。
趙秀蘭說,在高溫熱害的防御上,首先要注意因地制宜,根據不同作物生育進程和土壤墑情或當地農業用水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針對水稻,有條件的可進行流水灌溉,田間保持淺水層,以減輕高溫對水稻的危害;在水稻抽穗揚花前,噴施磷酸二氫鉀和葉面肥,增加冠層濕度,增強葉片抗高溫的能力;對孕穗期受熱害較輕的田塊,應及時追肥。同時注意加強病蟲害的防治,特別是要抓好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紋枯病、稻曲病等病蟲害的藥劑防治。針對玉米,要及時灌溉補墑,增強抗高溫能力。
建議加強水稻田間管理,注意以水調溫,防御高溫危害。針對湖南等地部分旱災特別嚴重,甚至絕收的水稻田塊,建議因地制宜及時改種其他旱地作物,以穩定秋糧面積、減輕損失。貴州、重慶等旱區要抓住晴好天氣及時收獲成熟玉米和烤煙等作物;積極開發水源,合理調配,科學用水,促進玉米、一季稻等作物穩健生長。(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