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 葉小文
一、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扣住全部社會關系的主線
提煉核心價值觀的工程,在認識不盡一致、觀點不盡相同的情況下,為了最大限度地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黨的十八大報告采取了一種務實而開放的選擇,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個層次24個字的歸納,覆蓋了全國各方面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述的意見,反映了現階段全國人民的最大公約數。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發展目標上的規定,是立足國家層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導向上的規定,是立足社會層面提出的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道德準則上的規定,是立足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要求。
這一重要歸納,是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踐的新的理論創新。其新意,不僅概括出覆蓋各方面意見最大公約數的24字理念,更把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行為準則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扣住了全部社會關系主線的三個層次——國家、社會(或集體)、個人(或公民),使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越發清晰起來了。
無論哪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其核心都要扣住全部社會關系的主線,都是對國家、社會、個人三者關系的規范。
傳統社會對國家、社會、個人三者關系的規范,在東方,典型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西方則是“無論何事,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于是,“世界宗教會議”(1993年,120個宗教團體、6000人參加)通過的宣言據此強調,任何宗教都要奉行的“不可取消的原則”,是“珍惜生命,正直公平,言行誠實,相敬互愛”。
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同樣是對國家、社會、個人三者關系的規范。不妨看看奧巴馬在連任總統的就職演說中怎么概括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我們面臨的挑戰也許是新的,我們應對挑戰的措施也許也是新的,但那些長期以來指導我們成功的價值觀——勤奮、誠實、勇氣、公平競爭、包容以及對世界保持好奇心,還有對國家的忠誠和愛國主義——卻是歷久彌新,這些價值觀是可靠的。它們是創造美國歷史的無聲力量。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回歸這些古老的價值觀。”
新加坡的核心價值觀是: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持,尊重個人;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仍然是對國家、社會、個人三者關系的規范。
社會主義社會也需要對國家、社會、個人三者關系的規范。毛澤東就一再強調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
十八大報告三個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體現了同樣的思想方法。
扣住全部社會關系主線的三個層次——國家、社會(或集體)、個人(或公民),就抓住了關鍵,既能簡約地形成諸多價值觀的“核心價值”;又能展開衍生出4字、8字、16字、24字、32字……諸多價值觀。
貫徹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次的基本的價值沖突,無非就是“公”與“私”的矛盾,提煉核心價值觀不能不涉及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