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和廣州市政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家 段華明:
????災難的洗禮,砥礪著民族意志,也提升著抗災能力。蘆山地震,見證了中國人民團結起來迸發出戰勝災難的磅礴力量。
????蘆山地震再一次警示我們,應該加速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改變災后損失以國家財政為主導的救濟方式。政府財政應是最低限度提供災后救濟,需要把救災機制引向災害保險體系建設。
????●陳蜀:雅安救援,民間力量的成長與困厄
公民社會成長的這種強勁勢頭,并不是遇到大災才有,它顯然其來有自,即植根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不過因為種種制約,缺乏施展空間罷了。迄今,各級各地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就都沒有考慮民間力量在內,沒有給民間力量的進入留出相應通道,沒有安排相關的規則和秩序。民間的力量已然孕育,現有的管理和制度如何與之共處,既有的體制如何跟不斷發育的公民社會相適應,都值得思考并亟待破題。
●蔣能:在蘆山抗震救災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據統計,截止4月22日,全國捐款億元。如此巨大的資金和物資將會流向何方,能否真正到達災民的手中,也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問題。管好用好救災款物,既是對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考驗,也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對黨政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風的考驗,更是對政府監督體系和公務員隊伍清廉形象的考驗。我們要切實加強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監管,確保廉潔救災,確保救災款物真正用于受災地區和受災群眾。特別是民政部門要嚴格執行《救災捐贈款物統計制度》,加強救災捐贈數據統計和上報工作,定期在門戶網站公布同級公益慈善組織的數據報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