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 廢除雙軌制呼聲再起
中國社會科學院于2月22日發布的《社會保障綠皮書》和《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狀況調查》顯示,在被調查者中,75.4%的職工養老金不高于 2000元,92.3%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卻都高于4000元。其中在2011年8月,被訪者領取的養老金最低為200元,最高為10000 元,后者是前者的50倍,并且月養老金低于2615元平均水平的占到總人數的77.3%。
50倍,這一當前養老金待遇的最高相差倍數,這再次將矛頭指向了養老金雙軌制,公眾取消“雙軌制”的呼聲再次鼎沸。2013年全國兩會前夕,人民網[微博]就 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調查,截至2月26日,“社會保障”繼2010年以來第四度位居榜首,更有98%的網民認為廢除養老金雙軌制的條件已經成熟。“從 時機上講,現在民眾的呼聲很高,在國內利益主體復雜且相互牽扯的情況下,民間普遍的支持正是決策者大膽決策的最好時機。”
但業內專家認為,并不是兩會前呼聲高,就預示事業單位改革時機成熟了。“事業單位改革牽涉面非常廣,涉及目前制度的深層問題,涉及執政的基礎問 題,應該慎重。”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事業單位改革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政治決心問題,因此必須要有 一個完整的一攬子改革方案,一個頂層設計。(來源:《華夏時報》)
中國養老金到底存不存在缺口?
對此,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1.9萬億元的結余指的是現金流量,而18.3萬億元則是存量。現金流量有結余不代表沒有虧損。
不過,在人保部專家何平看來,這兩個數據并不是很矛盾。從目前看,算總賬,養老金整體上結余兩萬億左右,但是在一部分省市又是有缺口的。這是因為現在不是全國統籌,各地方平衡各地方的收支,所以中央財政還每年需要補貼1000多個億給那些有缺口的省份,這是當期的情況。而將來養老金可能實行全國統籌,統一調撥資金,把結存的資金給那些有缺口的地方,這個情況就會得到緩解。
而在去年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顯示,中國城鎮基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額繼2007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后,2011年突破2萬億元大關,達2.2156萬億元。
如果不存在缺口,那么2萬多億空賬又是怎么回事?對此,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呂井海表示,一方面,中國社保制度建立較晚,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員沒有繳費就參保。當時在職職工的個人繳費無法全部進入自己的個人賬戶,被部分拿去給退休者發養老金,這就使在職職工個人賬戶出現空賬;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家連續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養老金,使得國家財政只能優先為退休者發放養老金,而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空賬問題。(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于革勝:養老金總體沒有缺口,空賬是因個人賬戶沒有完全做實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于革勝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表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未來繳費人口減少,我國養老金支出會剛性增長,中長期養老金支付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這可能成為我國近20年內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必須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及早謀劃這個問題。”
我國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2.2萬億元,但是各省份的養老保險累計結存還有1.9萬億元的結余。當前我們的收入和支出相抵,總體上沒有缺口。也就是說,年度收費的部分加上財政補貼,再加上利息,減去同期支出,全國算總賬還有節余。(來源:《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