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黃 偉
??? 編者按: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過“保低、擴中、控高、打非”縮小收入差距,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造良好環境和基礎。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以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為取向的公共財政制度。
??? 向社會成員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責之一。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經過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十八大等重要會議的強調和部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已成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內容。
現階段我國的基本公共服務還存在不均等現象,主要表現在: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均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遠低于城市;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差異大,東部地區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數量和質量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社會成員之間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比較突出的是進城農民工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遠低于城市戶籍居民。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社會轉型、利益分化,社會矛盾逐漸增多,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對的不確定性風險不斷加大,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和諧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這要求我們深化認識、扎實工作,加快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
強化服務理念,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理念,科學合理劃分各級各類政府職能部門公共服務職責,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優化、規范行政審批項目和程序。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加快事業單位改革,對涉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等領域的事業單位根據公共性、非公共性和營利性標準進行分類改革,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
加強制度建設,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過“保低、擴中、控高、打非”縮小收入差距,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造良好環境和基礎。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以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為取向的公共財政制度。改革轉移支付制度,探索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財政轉移支付模式,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優化轉移支付項目,嚴格轉移支付標準和程序,同時探索經濟發達地區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財政幫扶方式。財政投入向基層政府傾斜,向基本公共服務傾斜。
加強法制建設,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法制保障。適應實際需要,盡快制定出臺有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法律法規,從法律制度上確?;竟卜展┙o主體、資金來源和管理體制的規范性。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對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力的部門和工作人員追究責任,確?;竟卜站然涞綄嵦?。
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熱點問題。當前,人民群眾關注的基本公共服務問題主要集中在就業、教育、醫療、文化、環境、安全等領域,應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在這些方面的訴求。把促進就業擺在首要位置,建立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確?;揪蜆I服務均等化;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大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基礎教育投入,逐步實現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均等化;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制度,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發展城鄉公共文化事業,努力實現衛生和文化服務均等化;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食品、生態環境領域的安全問題,確保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努力實現城鄉居民安全服務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