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南大學 亢 犁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對于改善民生發展、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建設、推動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具有重要的意義。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支持,出臺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十二五”規劃等諸多政策文件。黨的十八大報告更是具體提出到2020年要達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的宏偉目標,不僅對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十多年來,我國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加快了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大幅度增加了基本公共服務的財政投入,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顯著提高,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務的制度框架。但與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城鄉基本服務目標要求相比,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通過制度完善加快推進,讓人民能夠切實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一,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制,就要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公共服務二元結構,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均衡發展。一是針對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的需要,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特別是建立起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的人事制度,加快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的轉制改革,加大城鄉公共服務優質資源雙向對流的力度。二是要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體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使城鄉孩子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機會。三是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醫療衛生體制,實現醫療機構和衛生資源在城鄉合理配置。四是要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制,全面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快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統籌基金的比例,降低自費比例,減輕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五是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體制,將農村勞動者按常住地納入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體系,并建立起覆蓋城鄉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體系,實現城鄉勞動力市場的統一。
第二,改革公共財政體制,提供財力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二者之間存在供求關系,只有逐步改革公共財政體制,才能釋放出滿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所需要的相應財力和供給能力。一是要明確劃分各級政府事權。在原有政府間事權劃分原則的基礎上,中央政府應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強化再分配職能。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應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提供。二是要建立財權和事權相對等的公共財政體制。根據財權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賦予同各級政府部門供給責任相適應的財政權力,保證各級政府有充足的財力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針對目前基層政府財力緊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滯后的現狀,中央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的財政投入,給予基層政府相對多的財力支撐。三是要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優化轉移支付結構。要從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實要求出發,逐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重,增加對基層政府的轉移支付,把更多的財力向基層轉移,用于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
第三,轉變政府職能,逐步實現多元化治理。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過程中,要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治理模式。為此,一是要加快建立服務型政府,確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上的主導地位,引導各級政府把更多的職能轉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高政府的服務和責任意識,促進其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二是要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招標采購、特許經營、財政貼息等形式,在明確產權的前提下,將原由政府承擔的部分公共服務職能交由市場行使,以緩解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的“政府失靈”現象。三是要建立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社會參與機制。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會組織,建立政府與社會組織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上的合作伙伴關系。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區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的作用,積極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在對現有相關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在城鄉兩級,高起點、高標準規劃改造和新建一批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集行政服務、便民服務、文化體育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社會安全服務、黨建服務六大功能為一體,提高農民對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改變長期以來政府公共服務在農村“邊緣化”的問題。
第四,健全監督和約束機制。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離不開外部的監督和約束。一是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來規范基層政府的行為,加強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監督,明確監督主體、監督內容、監督對象、監督程序和監督方式。二是要在明確劃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職責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相應的政府問責制度,來強化政府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過程和結果的監管職責,強化各級政府部門的責任意識。在績效考核方面,建立基本公共服務的各項指標,同時把農民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滿意度作為績效考核的主要指標。在問責制方面,一方面,要嚴格實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保證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責任的充分落實;另一方面,要構建全流程、立體式的問責機制,使基本公共服務的決策、執行等各環節都納入問責范圍,使行政系統內部問責、立法機構與參政機構問責和社會輿論問責有機結合起來。績效考核與問責制的推行,既對政府供給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了動力,也施加了壓力,必將有效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學習十八大精神——亢 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
·“天津發布”政務和公共服務微博門戶正式上線 引關注
·減少行政收費,讓公共服務更清白
·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排名 拉薩廈門上海居前三
·社科院公共服務藍皮書:超8成受訪者感覺堵車
·公共服務藍皮書:近4成受訪者對空氣質量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