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志擔心,年輕人經驗不夠,不能勝任。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經驗夠不夠,只是比較而言。老實說,老干部對于現代化建設中的新問題,不是也沒有什么經驗,也要犯一些錯誤嗎?一般說來,年輕人經驗少一些,這是事實。但是,同志們回想一下,我們中間許多人當大干部、做大事,開始的時候還不是二三十歲?應該承認,現在一些中青年同志的知識,比我們那個時候并不少。經過的斗爭考驗少一點,領導經驗少一點,這是客觀條件造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嘛。放在那個位置上,他們就會逐步得到提高。解放后大專、中專畢業的學生七八百萬,其中大多數出身于工農家庭,經過了十年以上的鍛煉。沒有受過大專、中專教育的中青年干部有實踐經驗,缺點是文化知識水平低一點,只要有計劃地訓練和培養,很多人一定可以成為又紅又專的干部。此外還有一大批刻苦自學的中青年優秀人才。上山下鄉的青年中,也有不少深入群眾、用功學習、很有才干的人。實際上,現在大批中青年干部已經成為各條戰線上的骨干,同那些高高在上、不深入下層的干部來比,他們更了解群眾,更了解實際。很多工作主要是依靠他們,只是因為沒有提拔,他們沒有決定問題的權力,遇事只好不住地請示報告。這就成為我們的官僚主義現象的一大來源。總之,我們絕不要低估這一大批中青年干部。很多中青年干部政治本質很好,不是幫派分子,思想路子對,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為什么不去選拔和破格使用?有些企業和單位,群眾自己選舉出的干部,一些毛遂自薦、自告奮勇擔任負責工作的干部,很快就作出了成績,比單是從上面指定的干部合適得多。這樣的事實,難道還不能使我們猛省嗎?好的中青年干部到處都有。“文化大革命”中長期對林彪、江青一伙的做法不滿,進行積極或消極抵制,政治表現好,又肯干,有專業知識的中青年干部,各行各業、各地區、各單位都有,問題是我們沒有發現和提拔他們。就是一度受過林彪、江青一伙的欺騙,犯過一些錯誤,后來確已覺悟轉變而又確有真才實學的人,我們也不能拋開不用。不少同志只是看到周圍熟悉的一點人,總在原來的一些人中打圈子,不會深入到群眾中去選拔人才,這也是一種官僚主義。
我們一定要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同時也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們國家面臨著現代化建設巨大任務的形勢和現有大批干部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實際,要堅決克服那種不從長遠看問題的短視觀點。我們有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只要大膽而謹慎地工作,只要經過周密的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就完全有把握把大批優秀的中青年干部提拔起來,保證我們的事業后繼有人,后來居上。
陳云同志提出,我們選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備。所謂德,最主要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在這個前提下,干部隊伍要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并且要把對于這種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這些意見講得好。許多同志除了不注意干部隊伍的年輕化外,對干部隊伍的知識化、專業化也很不重視。這也是過去在知識分子問題上長期存在的“左”傾思想的一種惡果。
目前的問題是,現行的組織制度和為數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選拔和使用四個現代化所急需的人才。希望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在這個問題上來個大轉變,堅決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礙,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養、發現和破格使用優秀人才,堅決同一切壓制和摧殘人才的現象作斗爭。經過十多年的考驗,中青年同志的政治面貌,領導和群眾基本上都是清楚的。老同志還在,采取從上看和從下看互相結合的辦法,是應當可以選好選準的。這項工作,當然要有步驟地進行,但是太慢了不行。錯過時機,老同志都不在了,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晚了,要比現在難得多,對于我們這些老同志來說,就是犯了歷史性的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