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前面我們曾經說,兩個相反的東西中間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夠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這是說的條件性,即是說在一定條件之下,矛盾的東西能夠統一起來,又能夠互相轉化;無此一定條件,就不能成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轉化。由于一定的條件才構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說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這里我們又說,矛盾的斗爭貫串于過程的始終,并使一過程向著他過程轉化,矛盾的斗爭無所不在,所以說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我們中國人常說:“相反相成。”(34)就是說相反的東西有同一性。這句話是辯證法的,是違反形而上學的。“相反”就是說兩個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爭。“相成”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之下兩個矛盾方面互相聯結起來,獲得了同一性。而斗爭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在同一性中存在著斗爭性,在特殊性中存在著普遍性,在個性中存在著共性。拿列寧的話來說,叫做“在相對的東西里面有著絕對的東西”(35)。
六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在矛盾的斗爭性的問題中,包含著對抗是什么的問題。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斗爭的一切形式。
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著階級的對抗,這是矛盾斗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無論在奴隸社會也好,封建社會也好,資本主義社會也好,互相矛盾著的兩階級,長期地并存于一個社會中,它們互相斗爭著,但要待兩階級的矛盾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的時候,雙方才取外部對抗的形式,發展為革命。階級社會中,由和平向戰爭的轉化,也是如此。
炸彈在未爆炸的時候,是矛盾物因一定條件共居于一個統一體中的時候。待至新的條件(發火)出現,才發生了爆炸。自然界中一切到了最后要采取外部沖突形式去解決舊矛盾產生新事物的現象,都有與此相仿佛的情形。
認識這種情形,極為重要。它使我們懂得,在階級社會中,革命和革命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會發展的飛躍,不能推翻反動的統治階級,而使人民獲得政權。共產黨人必須揭露反動派所謂社會革命是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等等欺騙的宣傳,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社會革命論,使人民懂得,這不但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整個人類的歷史和蘇聯的勝利,都證明了這個科學的真理。
但是我們必須具體地研究各種矛盾斗爭的情況,不應當將上面所說的公式不適當地套在一切事物的身上。矛盾和斗爭是普遍的、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即斗爭的形式,則因矛盾的性質不同而不相同。有些矛盾具有公開的對抗性,有些矛盾則不是這樣。根據事物的具體發展,有些矛盾是由原來還非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對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則由原來是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非對抗性的。
共產黨內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的矛盾,如前所說,在階級存在的時候,這是階級矛盾對于黨內的反映。這種矛盾,在開始的時候,或在個別的問題上,并不一定馬上表現為對抗性的。但隨著階級斗爭的發展,這種矛盾也就可能發展為對抗性的。蘇聯共產黨的歷史告訴我們:列寧、斯大林的正確思想和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錯誤思想的矛盾,在開始的時候還沒有表現為對抗的形式,但隨后就發展為對抗的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也有過這樣的情形。我們黨內許多同志的正確思想和陳獨秀、張國燾(36)等人的錯誤思想的矛盾,在開始的時候也沒有表現為對抗的形式,但隨后就發展為對抗的了。目前我們黨內的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的矛盾,沒有表現為對抗的形式,如果犯錯誤的同志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那就不會發展為對抗性的東西。因此,黨一方面必須對于錯誤思想進行嚴肅的斗爭,另方面又必須充分地給犯錯誤的同志留有自己覺悟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過火的斗爭,顯然是不適當的。但如果犯錯誤的人堅持錯誤,并擴大下去,這種矛盾也就存在著發展為對抗性的東西的可能性。